四川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設體重管理門診
這些事關(guan) 乎你我
●開展居民健康狀況調查、統計和居民健康素養(yang) 、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,定期發布人群健康狀況及重點疾病監測報告
●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(ti) 係,學生體(ti) 質健康水平納入學校考核,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(jia) 製度
●鼓勵全社會(hui) 參與(yu) 減鹽、減油、減糖等健康飲食行動,推廣健康提示標識
●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設戒煙、戒酒、體(ti) 重管理門診,提供谘詢和指導
●合理規劃布局公共廁所及男女廁位比例、第三衛生間數量
在全國愛國衛生月基礎上,明確每年四月為(wei) 健康四川活動月;規定重點公共場所應當根據人口密度、流量合理規劃布局公共廁所及男女廁位比例、第三衛生間數量;鼓勵全社會(hui) 參與(yu) 減鹽、減油、減糖等健康飲食行動……3月26日,在四川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(hui) 第十八次會(hui) 議上,《四川省愛國衛生與(yu) 健康促進條例(草案)》(以下簡稱條例草案)提請一審,多項內(nei) 容引發關(guan) 注。
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(hui) 主任委員唐文金介紹,隨著經濟社會(hui) 發展,我省愛國衛生與(yu) 健康促進工作麵臨(lin) 新情況、新問題。比如,慢性病已成為(wei) 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,吸煙、過量飲酒、缺乏運動、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較為(wei) 普遍,兒(er) 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、近視等問題日益突出。“有必要製定一部符合我省實際的地方性法規,對上位法較為(wei) 原則的規定加以細化,對我省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凝練,同時又有針對性地解決(jue) 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,為(wei) 健康四川建設提供法治保障。”
此次提交常委會(hui) 會(hui) 議審議的條例草案共八章五十八條,包括總則、宣傳(chuan) 教育、健康生活方式、衛生環境、健康服務、保障與(yu) 監督、法律責任及附則。其中,五大特點值得關(guan) 注。
實施重大工程項目等必須考量健康影響因素。條例草案注重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治理格局,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加強領導,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(hui) 統籌推進,衛生健康部門組織實施,各行業(ye) 主管部門指導督促,相關(guan) 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架構。建立健全健康影響評估製度,在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(hui) 發展規劃、重大政策、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時,必須考量健康影響因素,將健康融入各項政策。
建立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評估製度。條例草案注重完善全方位的健康服務體(ti) 係,提出建立健全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、醫院、專(zhuan) 業(ye) 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醫療衛生服務體(ti) 係,為(wei) 居民提供預防、保健、治療、護理、康複、安寧療護、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。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為(wei) 城鄉(xiang) 居民提供個(ge) 性化健康管家服務。用人單位建立健全並落實本單位職業(ye) 健康管理製度,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,倡導用人單位為(wei) 職工定期開展健康體(ti) 檢。建立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評估製度,開展居民健康狀況調查、統計和居民健康素養(yang) 、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,定期發布人群健康狀況及重點疾病監測報告。
每年四月為(wei) 健康四川活動月。條例草案特別關(guan) 注全民健康素養(yang) 的提升,提出要將健康教育納入愛國衛生與(yu) 健康促進專(zhuan) 項規劃,明確健康教育的主要內(nei) 容。在全國愛國衛生月基礎上,明確每年四月為(wei) 健康四川活動月,集中組織開展愛國衛生與(yu) 健康促進活動。建立健康信息發布與(yu) 監測機製,向社會(hui) 公眾(zhong) 提供科學、準確、權威的健康信息。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(ti) 係,學生體(ti) 質健康水平納入學校考核,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(jia) 製度。
建立居民健康積分製度。條例草案注重引導個(ge) 人樹立和踐行主動健康理念,提出建設健康生活支持性環境,引導公民踐行合理膳食、科學運動、戒煙限酒、合理使用電子產(chan) 品、健康心理、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。鼓勵全社會(hui) 參與(yu) 減鹽、減油、減糖等健康飲食行動,推廣健康提示標識。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設戒煙、戒酒、體(ti) 重管理門診,提供谘詢和指導。建立居民健康積分製度,對居民參與(yu) 健康促進、體(ti) 育健身、健康管理等予以激勵。
對男女廁位比例等合理規劃布局。條例草案還特別注重推動城鄉(xiang) 衛生環境共治,提出加強城鄉(xiang) 接合部、城中村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整治,加強農(nong) 村飲用水源保護、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等工作。合理規劃布局公共廁所及男女廁位比例、第三衛生間數量。(四川日報全媒體(ti) 記者 劉佳)